人类社会的发展曲曲折折,但总体而言,是以沿着生产力持续上升的路径为总体方向的。
生产力,从直观意义上讲,就是人类生产某种满足自身需求的东西的力量。
很显然,这个定义本身就是人本主义的。如果我们生产某种我们既无直接需要、也无间接需要的东西,那样的一种生产,是否仍然符合生产力的定义,是值得怀疑的。
譬如说,未来如果人类被AI(人工智能)奴役,做一些AI需要而非人类自己需要的事,那种活动是否还能算得上是生产活动呢?
于是我们把人类活动划分为两类:生产性的活动,以及,非生产性的活动。我们把生产性的活动称为劳动。
价值从哪里来?有人说来自于生产。有人说来自于利息。其实利息从哪里来?利息来源于价值的增长。价值为什么增长?价值的增长来源于生产,因而,从根本上,来源于劳动。
须知宇宙最底层有一个颠扑不破的规律:熵增定律。没有生产活动,熵增就会消灭一切价值。
熵增对于价值的消灭是以其对于使用价值的消灭为方法的。
就像生产创造价值是以其创造使用价值为手段的。
满足人类的需求是产物的使用价值。生产创造了这样一种使用价值的同时,也创造了价值。就像当汽车厂制造了一辆可以满足交通需求的汽车的同时,也创造了汽车的重量一样。
使用价值是满足交通需求,而价值则好比是汽车的重量。
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是,不断提高使用价值,并降低价值。就像我们总是在追求用更轻、更便捷的汽车,来更好地满足我们的交通需求一样。
世界首富巴菲特领悟到这个道理,是在他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公司并惨遭毒打之后。生产力越进步,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价值越低。这是多么痛的领悟!
如果巴菲特在此之前读过《资本论》的话,就不会踩进这个天坑。因为这一点,正是书中所讲的常识之一。
巴菲特痛定思痛,最终决定割肉离场,清盘了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,全面转型为以资本运作为主的控股公司。
后来巴菲特还有一句著名的话是这样说的,股票市场短期是投票机,长期是称重机。教链觉得,巴菲特的“称重机”这个比喻,还挺契合教链上文用“重量”作比价值的。
这样一来,你就会发现此处浮现出一个有趣的悖论:
通常,我们认为,企业要不断研发科技,科技就是生产力,科技提高生产力,生产力提高就能让企业价值上升,进而推高股价。
这也是很多风险投资和科技爱好者喜欢追捧明星科技企业的原因。
但是,很不幸的是,这种对价值进而最终传导到二级市场的价值的推动,是短暂的,投机性的,赌博式的,昙花一现的。
科技的全面进步,当普及到整个行业后,会让企业造出更先进的产品,但价值下降,股价下行。
因为股市是称重机。科技进步让企业不断生产出更好的使用价值,但却有着更轻的“重量”(价值)。
追捧高科技,而鄙视可口可乐和茅台的人,本质上还是没有看透资本的底层逻辑。
高科技只会杀死价值。低科技才是含金量。
所以我们有点儿理解巴菲特了。理解了他为什么那么顽固、保守,对科技公司如此抵触。
AI(人工智能),尤其是全面取代人类劳动的AGI(通用人工智能)幻想,是高科技“奇点”思维的典型代表。
人类画师花10个小时“肝”出来的高清插画,midjourney AI用几分钟就能画出来,甚至后者可能比前者画得还要漂亮!
AI创造了更高的使用价值(更漂亮,欣赏价值更大),但同时,一定是降低了“肝”插画这项工作的价值 —— 直接证明就是,当AI大面积取代人类画师后,画一张这样的高水平插画的市场价格就显著地跌落,甚至最终变成免费!
因此,效率就是价值的天敌。反效率才能带来高价值。
当然,此处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前提,那就是任何其他生产者都无法做到比你的生产效率更高,从而你的反效率在市场上始终保有竞争力,这才会带来高价值。
也就是说,如果一项工作,无论我做得多慢,全世界都没有任何人能比我做得更快,那么我做得越慢,我创造出来的价值就越高。
巴菲特失足踏入的纺织业无力做到这一点。你可以不升级你家的纺织机,尽量做得慢一些。但是无奈别家工厂纷纷升级高速纺织机,用低价格优势把你挤出市场。
是的,是自由竞争市场迫使资本在科技升级上进行竞赛,从而为全社会不断生产出更多、更好的产品,同时却让价格越来越低的。
资本运动的目的,是追求价值的生产和获取,但它实际奔向的终点,却是消灭自己的价值。
宇宙中无数的运动形态,都存在这样的二律背反。
资本以消灭自身为终点的运动本没有什么值得高兴或悲伤的。但是,不幸的是,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,在以工资雇佣制为基本形式的劳动关系下,作为劳动者的人,其价值体现只能被笼罩在资本所得以获取的价值之下。即,资本获取的价值,扣除利润和各项物资成本之后,剩下的部分,才会以工资的形式发给劳动者。
如果科技进步,资本不断消灭自身可以从市场上获取的价值,那么扣除之后能够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价值,也就必然会越来越少。
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注定的结局:劳动者越是努力劳动创造价值,所能够从市场上获得的价值就越少,最终导致大量的失业和人才流失。
程序员们努力996,正是他们35岁被退休的根源所在。他们越是加班加点,就越是为缩短其职业生涯添火加柴。
要破这个局,就要把人的价值从资本价值的笼罩之下解放出来,摆放到更上一层的地位上,让人人不可剥夺地直接拥有资本,而不是屈居资本之下。更要打破效率诅咒,用科技实现反效率。
再说一遍,反效率就是含金量。
这样的技术存在吗?教链告诉你,这样的技术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15年。
2009年,一个叫中本聪的人启动了一个叫做比特币的系统。这个系统具有典型的反效率特性,那就是,无论每一个生产BTC(比特币)的人,也叫做矿工,无论他多么努力的改进他的机器、投入再多的资源,全世界的矿工在大概每10分钟的时间里,也只能生产出固定数量的BTC。
同时,无论矿工们多么努力地升级机器,把算力搞得无比强大,也不能显著地缩短比特币系统生产出一个区块所需要的时间。而生产一个区块(账本),所需要的时间,被概率性的设定在了大约10分钟左右。
方法就是,如果矿工的总算力提高了,那么就相应地、自动地、以共识方式地提高计算的难度,从而让矿工们仍然无法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区块,也就无法更快地生产出更多的BTC。
这就和巴菲特踩坑的纺织业,或者我们身边任何一个别的什么工业行业,随着机器的升级、技术的进步,总是可以用越来越短的时间,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产品,完全完全相反。
于是,在比特币这样的反效率生产系统中,矿工算力的持续提高、计算效率的持续改进,并不会像传统工业生产那样,降低BTC的价值,反而会用高成本提供的高安全,持续提高BTC的价值。
教链听过太多互联网人士,嘲笑比特币的低TPS,或者嘲笑web3的低用户体验,动辄就要建议引入牛逼的互联网技术和UI设计,改进提升区块链的用户体验。
对于这种人,我们只是笑笑,甚至都不需要和他辩解。因为你知道,他还没入门呢。